close
html模版嚴安林:改變臺灣青年對大陸“他知”認識需要“三扭轉”




8日出版的《潮汕與臺灣》在研討會上發佈,上下兩冊八卷共138萬字,編者林俊聰,現年74歲

海峽之聲網12月9日專稿(記者景艷)以“命運與共 心靈契合——汕頭與臺辦公文具灣青年交流合作研討會”為主題的第15屆南澳論壇12月9日在廣東汕頭開幕。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上海臺灣研究會會長嚴安林在開幕主旨發言中指出,臺灣青年的兩岸關系認知雖因個體不同趨於復雜,但近年來總體上負面認知蔓延迅速,對兩岸關系產生不良沖擊。優化臺灣青年兩岸認知的思考,重點要實現“從單一到多元”“淺層面向深層面”“刻板成見到心靈解放”的三個“扭轉”。

嚴安林先生認為目前臺灣青年對兩岸關系重大議題的認知大致可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在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方面大多保持“同源”認知也就是大部分臺灣青年對中華民族、文化仍保持較高認同,保持中華民族文化歸屬感;在政治關系以及對“中國”的內涵方面的認知則多為“平行認知”、“他知”認識,即認為“大陸與臺灣是兩個國傢,互不隸屬”,“中國”是與自己無關的“他國”。一方面,對大陸綜合實力和發展前景積極評價、樂見其成,認知到大陸對臺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謹慎保守、心態矛盾,同時對大陸瞭解不足、觀感不佳、顧慮深重;對大陸人的瞭解度和好感度總體為負面認知,包括對“陸客”負面認知持續增加、對大陸官方的認知較為固化。

在兩岸關系發展走勢方面維持“現狀”的認知。青年是臺灣島內支持“兩岸維持現狀”的最大群體:一是淡漠。對兩岸未來前途較為迷茫與淡漠;對“民族復興”“國傢統一”等政治議題缺乏興趣、沒有明確概念;二是求穩。不希望兩岸關系出現重大波動,求穩、怕變、觀望,對“法理臺獨”後果有清醒的認識,不願意因“臺獨”危及自身利益。

在兩岸經貿關系方面則是“分離”與“防范”認知共存。對大陸經濟持正面看法,但將兩岸經貿關系看成正常的貿易交往關系,“與政治無關”,呈現“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理。理性上理解兩岸經貿勢必要走向正常化,且臺灣在經貿上不可能自外於中國大陸,但情緒上抽油煙機推薦又認為臺灣對大陸過度依賴將有損臺灣利益,產生政治風險,尤其是影響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嚴先生表示,臺灣青年的兩岸關系認知雖因個體不同趨於復雜,但近年來總體上負面認知蔓延迅速,對兩岸關系產生不良沖擊。最為突出的三個特點包括:
(一)國傢認同單一化,“臺灣認同”已成主流;(二)意識形態功利化;(三)大陸形象假想敵化。這些現象的成因很復雜,是各種社會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陽台外推 “目前,與臺灣青年的互動交流仍然是根本和基礎”,嚴先生認為,在不可能一蹴而就改變他們的負面認知的情況下,需要思考和改變的最緊迫問題體現為“三個扭轉”:一是如何扭轉臺灣青年兩岸關系認知從“單一到多元”;二是如何扭轉其認知從“淺層面向深層面”;三是如何扭轉其認知從“刻板成見到心靈解放”。“改善臺灣青年對大陸‘他者’的認知結構有多種路徑,包括國際場合的路徑、文化知識傳承路徑等等,引導兩岸青年網絡化、信息化溝通方式的良性方向很有必要。”


13BCA02DC4980A40
arrow
arrow

    ymm000o4o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